赛事 演艺演出 武术培训 中外交流 冠军资料库
当前位置:首页>武术文化
从哲学角度探析中国武术转型发展
发布日期:2012-09-11
 

冯友兰先生将中国哲学的定义总结为,哲学是对于人生有

系统的反思的思想,其功用不在于积极的知识,而在于提高心灵

的境界———达到超乎现实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中

国哲学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武术的发展,在产生积极构建的

同时也有许多糟粕存留。我们应该从哲学的高度、思想的根本

进行解决,而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西方哲学可以为我们提供很

多值得借鉴的东西。因此要研究武术如何在奥运转型期适时发

,应该把中西方哲学进行深入比较研究,找出根源所在,寻求

发展方向。

1中西方哲学比较分析

1.1哲学起源比较

从中西方哲学的源头看,差异在于各自不同的地理环境和

哲学出发点。

1.1.1环境起源的不同

中国哲学萌芽于先秦时期,那时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农

业活动的惰性和较少交往使得中国哲学思维十分注重自身的感

性体悟与经验。武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背景下形成它特有的言

传身教的传承形式和主体性思维方式,使武术在求得稳步发展

的同时,存有保守封闭的倾向和对西方竞技体育的不自觉排斥;

而西方哲学发源于古希腊,它是一个海洋文化的国家,土地的贫

瘠使他们探索自然,开发矿产资源,进而发展手工业和进行商业

贸易,由此逐渐形成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思维倾向,进而使西

方文化具有很强的吸纳、融合能力。这也正是中国哲学和武术

发展所缺少的。

1.1.2哲学出发点的不同

中国儒家思想一直被历代统治者奉为正统,因而武术文化

的发展势必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讲求“仁、义、礼”,注重

品德修养,主张重义轻利。道家则主张“反者道之动”,例行“三

思而后行”,避免“过犹不及”,告诫人们应柔弱、谦虚、知足。虽

然儒道两家在观点上有诸多不同,但他们异源同流,形成了重视

主体修养的伦理观,并带有明显人文理性色彩的中国哲学体系,

使中国哲学表现出强烈的人文性和整体性。武术中讲究的“阴

阳合一”及其动作的动静、进退、虚实等都是整体性的体现;

西方文化源于古希腊文明、古希伯来文明和古罗马文明。苏格拉

底认为“一个人没有自然科学知识就不能享受无疵的快乐”,

此西方哲学以智善我,有强烈的追求科学的精神。但在开发、探

索、征服的同时,西方哲学功利性质的物质占有、物欲扩张使西

方哲学具有强烈的排它性和物化性。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哲学影

响下的武术发展缺乏追求科学、探索自然的精神,而西方竞技体

育又表现出人文性质的不足,因此由中西方哲学起点的不同所

折射的精神思想的差异也正体现出中西体育文化相互融通的客

观必要性。

1.2价值观念比较

在价值观上,中国人推崇中庸、中和《。尚书·尧典》中写道:

“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也正体现了中国武术

人谦虚谨慎的品行和中庸之道;而西方文化有一套建立在亚里

士多德原理基础上的思维习惯,重论证,非此即彼,是偏向于绝

对、极端的价值观。分析得出:中国哲学缺乏实证精神,而西方的

价值观太过于注重实证,两者需进一步中和,这也是中西方哲学

融通的客观要求,由此武术将会在融通中不断加快科学化、实证

化进程。

1.3思维方式比较

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道德理性的主体性思维,它追

求立身安命的人生智慧,教人如何处人做事的人伦道德。认为: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

些都以“天人合一”为其共同的特点。在武术中也得以充分体

,如传统武术十分注意四季变化和人体机能的配合“,朝练

寅、夕练酉”,以适应日月时辰。而西方哲学采取主客分离的对

象性思维方式,偏重于向外探求自然,征服自然。普罗泰戈拉认

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人与自然完全对立起来;苏格拉底认

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与人世相对立的神世安排的。因此,

西方人看来人和宇宙是处于对立的状态,是“天人对立”的。在

这一点上,中国哲学比较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符合现代社

【武术发展研究】

3卷第11

200611

搏击·武术科学

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06)11001003

从哲学的角度探析中国武术转型发展

胡秀英王冠军

(青岛科技大学体育教学部,山东青岛266042)

作者简介:1.胡秀英(1980~),,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武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2.王冠军(1978~),,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理论与方法。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和综合分析法,从哲学的视角,透析中西方哲学对中国武术

的影响,及其相互融通,构建在和而不同的原则下,既重视自然理性,又重视人文道德的武术哲学理念;

面对奥运的特殊转型期,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武术文化的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探求武术发展的新思维。

关键词:中西方哲学哲学影响中国武术11

会发展需要的人文精神,应给予发扬、传承。

1.4时空观比较

《周易》是中国文化史上古老的典籍,全书的思想在于“与

时偕行”和“顺天应时”。其阴阳五行学说体现了时间意识“,

阴一阳之谓道”的变化规律。宋代学者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

指出“: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亦指

出以时间主导空间变化的规则。因此可见中国人的时空观,是以

时间为主导。而西方人是以空间为主导的。如亚里土多德认为,

地球是不动的,太阳、月亮、星星都以圆周为轨道围绕地球运动,

构成了圆周运动。在公元2世纪,这个思想被托勒密精制成一个

完整的空间模型,地球处于正中心的位置。

2中西方哲学对武术的影响

2.1中国哲学对武术发展的积极构建与糟粕存留

2.1.1中国哲学对武术发展的积极构建

中国哲学的“做人之道和守伦之常”教给武术人以天道为

,应正心、诚念、忠教,以高深的哲理不断圣化自己,追求人生

高尚的品格,并形成“尊师重道”“、武德戒律”“、身心双修”等

行为准则和谦让、含蓄、随和的“礼”化。

中国哲学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使武术顺应四季变化的自

然规律习练武功“。习拳面南”,以顺乎地理方位。还有许多拳种

“效物之形,悟物之意”,如形意拳、螳螂拳、猴拳等,充分体现了

“天人合一”与“物我合一”。

中国哲学涵融于武术文化之中,形成了传统武术的直觉、历

史、有机整体、意象的思维方式,直觉思维深深地影响武术的传

承与修习,使武术的传承强调意会性。《九要论》中云“:不假思

索、不烦拟议,诚不期然而然,莫之致而致”;有机整体思维体现

为“外练手眼身法步,内练精神气力功”,内外兼修、形神共养,

形体与精神协调平衡;对意象的追求与营造,在武术拳势功法中

也可谓比比皆是。形意拳,取动物之特长,象形取意,取法为拳,

正是受到哲学的意象思维的影响。

2.1.2中国哲学对武术发展的糟粕存留

首先,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但又过于“谦虚、谨慎”甚至保

守、封闭,因此门户之见,宗派之争是时有发生。以拳术为例,

记载的拳种就达160多种,而大多数是稀星零散,没有完整体

,很难进行传延和发展。

其次,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缺乏实证科学。从思维方式看,

国古代思想方式重整体轻分析,重实用轻理论,因而在传承时缺

乏理性思考和科学的依据。这与分析、识解、公理化为特点的近

代自然科学格格不入。因此,中国武术发展需要西方哲学的指

引。

再者,中国哲学使人们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主要表

现在承传方式上。承传方式属于武术文化形态的中间层,即制度

习俗层。它属于人人关系,在文化的冲突中较易被改变,中国自

古传授武技就是师徒传授,历史性思维的影响下,徒弟“尊师重

道”对师父所传技法坚信不疑,造成了中国武术裹足不前、因循

守旧,对祖师、前人、先辈盲目崇拜,因此武术文化缺乏一种创新

性、科学性与民主性,创新性与中国古之求同思想相违;科学性

与封闭保守相抵;民主性则被封建专制思想所不容。这对武术的

发展革新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阻碍因素。因此,我们需要理性审视

中国哲学对武术的影响,重新认识西方哲学的作用。

2.2西方哲学对武术的影响和融通

武术文化的发展需借助西方哲学,从思想的更高层次进行

重新构建。将西方哲学的对一切事物进行反思的科学精神、探索

精神和法制观念融入中国武术之中,并从“物技文化层”“、制

度习俗层”“、内涵文化层”三个层面进行深刻分析,加深中西

方哲学的融通,改善武术的现状,加速武术的科学化、法制化、现

代化进程,构建新的中国哲学。这种既重视自然理性,又重视人

文道德的整合创新的“中国新哲学”,融合了中西方哲学的精

,它将指引人们从更高的层次上理解和认识中国武术文化的

发展,寻找武术文化与时代的契合点;同时它也会使人们以一种

全新的眼光认识武术文化的潜在作用;它对人们增强健身意识,

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塑造人格,培养公平竞争意识等都起到一定

作用;使人们在运动实践中受到文化的启示和熏陶,从而推动社

会积极健康的发展。同时也可实现顾拜旦的奥林匹克运动的理

,并使这个理想社会化、大众化,即“在于将人的身体、精神及

灵魂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并将人类为了完善自身所需的

全部力量聚集在自己的旗帜之下。”

3中国武术转型发展探析

针对在中国传统哲学影响下武术存在的弊端,在“中国新

哲学”的理念支撑下,寻求中国武术转型发展的方向。本文将从

武术文化形态的三个层面进行探析。(见表1)

3.1武术“内涵文化层”的发展

哲学思想首先对武术文化的深层进行影响,所以武术文化

要发展,自然首先以文化内涵塑造为起点。加强全民的武术文化

素养,应结合其它学科对其进行补充、完善,使武术的文化底蕴

更加充实。在学校武术中,特别是在体育院校的武术课程中开设

哲学、美学、史学、兵学、中医学等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武术文化知识更加

社会化、普及化。因为,面向大众、与大众体育结合是奥林匹克运

动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3.2武术“制度习俗层”的发展

充分发挥中国武术文化的“人文精神”和崇尚道德的优势,

感化人们。在高度重视身体能力开发的同时,不要忽视人类本身

的能力所限,不要忽视道德对人类身心的引领作用。重视传统武

术套路中的实用技术、技法资源的开发。加强武术传承方式的开

放性、科学性,减少门户之见,各门派、拳种之间应加大交流的力

度。因为武术套路始终是竞技武术的根本源泉和文化的内动力,

所以我们要在发展竞技武术的同时,使武术套路规范化、科学

化、竞技化,并做好继承和保护工作。如开展规模较大的民间传

统武术文化交流活动和比赛,便于交流普及和规范提高,同时还

能使民间的传统武术与专业性的赛制适度结合,使竞技与传统

互相促进与发展。解决中国武术的裁判规则和项目设置问题。吸

收西方哲学重例证的思维方式,使其体现客观性、可比性、可操

作性。深化体育竞赛改革,设立可经营性的运动项目管理部门,

开发武术健身娱乐市场,创立武术自己的品牌。

3.3武术“物技文化层”的发展

突出武术技击性的本质,注重套路中的实用技术和技法资

源的开发;引导武术走向产业化,推动相关产业如武术运动服

装、活动器材、训练与指导的发展;同时加大

1武术文化的三个层面

分类主要内容

物技文化层武术技术、武术器材、练功用具、服装器材等

(表层)

制度习俗层武术组织方式、传承方式、礼仪规范、武德内容

(中层)及各种培训、管理、人员审批、评比制度等

内涵文化层与古代哲学、伦理学、兵学、中医学、史学、宗教、美学

(深层)相结合而形成的武术文化的民族性格、心理、情感等

(下转第14)(上接第11)对武术的宣传力度,通过广告、电视、电影、

图书、报刊等媒体,加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结合;开设武术

网站,设立咨询机构与知识信息传播部门,使更多人了解关注武

术。同时,加强武术理论研究,进行科研攻关,将武术技术的发展

上升到理论的深度。

4结语

中西方哲学的起源、价值观、思维方式、时空观的不同,是其

发生冲突的原因之一,是西方哲学与中国武术文化矛盾的源泉,

同时又是他们相互吸收、融通的基础。对其进行分析比较,构建

新的中国哲学,使中国哲学既重视自然理性,又重视人文道德的

整合创新。并以此为思想契机,使武术从文化内涵和武德的教

育、实用技术技法资源的开发、规则和项目的设置、市场化和加

强武术理论研究等方面进行适时发展,推动武术的现代化进程

版权所有 山东省武术院 武艺传奇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办公室:010-64897722手机:13311362880 E-mail: wuyichuanqi@126.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80号 法律顾问:北京铭盾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2042015号  技术支持:事事美网络营销服务